美媒称,在西方,人们广泛认为中国的学校里全是数学和科学奇才,他们恰好是未来的公司所需要的学生。这具有误导性:多年来,颇受媒体关注的研究表明,中国在标准化测试中取得杰出成绩的只是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当把更广泛的人口纳入测试后,中国所有科目的排名全面下降。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11月19日报道,官方数据证实了这一情况。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不到9%的中国人接受了大学以上程度的教育,超过65%的人口仅接受了初中及以下程度的教育。在最富裕地区以外,大多数中国人甚至缺少在高收入经济体中所需的最基本技能。
 
报道称,让情况更糟糕的是,农村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们由祖父母辈抚养长大。他们的父母在遥远的城市工作,这些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通常差很多。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斯科特·罗泽尔将之称为正在形成中的“隐形危机”:他估计,在未来数十年内,大约有4亿准备不足的中国人可能要找工作。他的研究触到痛处,媒体对其进行了大量报道。
 
虽然人口变化和技术变革在加速,可是教育水平的差距将会拉大。随着工资上涨,中国制造商将面临日益加剧的、来自欠发达国家的竞争。随着自动化的改进,工厂将需要受过更好教育的工人。随着旧产业瓦解,工人将需要新技能。
 
报道称,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没有为这些变化做好准备。在仅有约25%的劳动年龄人口有高中学历时,要维持一个先进的、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体是不可能的。罗泽尔发现,在过去70年间,每个从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水平的国家完成转型前,至少有75%的劳动年龄人口拥有高中学历。
 
更广泛地提高教育水平需要投资和改革。
 
大多数国家将从更多的教育投资中受益。但在中国,这一需求尤其迫切:即使在繁荣的城市中心,每间教室里也通常挤满了50名学生,迫使实际的教育工作落到了失望的家长身上。这可能会导致失败。
 
报道称,另一项重点工作应该是大力整顿所谓的户口登记制度。这么多农村孩子由其祖父母辈抚养是因为他们受到限制,无法在其父母工作的城市获得公共服务,包括教育。
 
报道称,最终目标应该是改革课程。中国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出名。重点应该放在帮助推动创业和创新的技能上——比如创造力和不拘一格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确保学生可以在一个充满机器人和无人机的世界中参与竞争。
 
报道称,中国人民适应能力足够强,有足够的创造力,足以实现其目标。但这将是一段困难重重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