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40年前,我下乡当知青的8年时间中,有6年的期间在农村学校担任民办教师。虽然时间不长,但这段难忘的经历使我终身与教育结缘。所以,此次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开幕式上作报告的整个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倾听他对教育方面的思想精神。而“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这一句话,以及报告最后对青年的特别寄语,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知青时代、联想到了自己在那艰难困苦岁月中对接受高等教育和对自学成才的强烈渴求。我在想,今天祖国的青年学子们不仅是非常幸运的,而且其使命和责任亦是尤为光荣和重大的。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参加主题团日活动时,对广大青年学生给予的“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谆谆教诲,我感到这不仅是将98年前“五四”时代的青年立下的“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之宏愿初心穿越至今了,而且是将当年革命青年的宏大远志,放在当今时代的一个生动再现。
确实,十八大以来这5年,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对年轻人才培养寄予的厚望,可谓皆充满了“变与不变”的科学辩证哲理。
这5年来,我国一直不变的是对教育和年轻人才培养的初衷。五年来,我国对教育在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和年轻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本质作用,以及对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等这些方面的重视,不仅一直没有变,而且其重视程度还愈来愈高。例如,早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提到人民期盼的10个“更”时,其中第一个“更”就是“更好的教育”。今年习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提到的8个“更”,其中第一个“更”还是“更好的教育”。
时隔5年,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九大报告将教育作为民生之首,不仅特别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而且特别强调“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个定位不仅非常之高,而且显出了“不变中之变”的科学辩证哲理:即:不变的是继续回应了我国人民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人才的迫切期待;而变的,则是当我国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际,即应在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教育优先发展和人才加快培养的新旧动能转换的同时,还要使其理念和实践的结合能够更加完美统一,以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乃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而提供更加牢靠的教育优先发展和人才优先培养之基础。
由此可见,只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求上去寻找和探索我国教育优先发展在进一步提高其质量、扩大其优质资源覆盖面等方面的新内涵支点,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聚焦教育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成果产出及其对社会的实际贡献。或者说,只要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视角来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等重要论述,我们就不仅会对习近平同志再次提出的“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的深刻内涵有一个更加清晰、完整地认知,而且对当今我国仍然要求青年一代“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强国富民的历史洪流之中———即融入当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努力和奉献之中”的这一最为鲜明的时代主题,同样有一个更加清晰、完整地认知!
(作者系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