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场景:下课了,走廊里学生们来来往往,在转角口稍不注意,大家就容易撞个满怀。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的几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小发明解决了这一难题。

“同学们会相撞,是因为双方的视线无法看到拐角另一边的情况,所以我和小伙伴们就做了一个拐角防撞器。”学生汤聿修介绍说,这个装置通过探测器能提前感知拐角来人并闪灯蜂鸣为行人预警。“有的公共场合在拐角处会放一面凸镜,但这也需要人主动去看,而这套预警装置则可以在人不注意的情况下给予警示。”

这项小发明,在杭州市科技周48小时创客马拉松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有学生的创意已经实现了“创收”

一群小学生,竟然能“捣鼓”出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发明,这得益于胜利实验开设的创客教育校本课程。

2015年9月,学校率先在五、六年级开发设计了4门面向全体学生的创客教育校本课程。“五年级上学期学创意编程,下学期学习传感器;六年级上学期学习3D打印,等到下学期,学生便可以进行自主发明创造。”张浩强说,学校还自主开发了包含趣味游戏编程、as-block传感器、3D建模、创意智造等一系列创客课程。

学校有一个创客教室,学生们在这里组装机器人,调试、参与编程游戏等,创客教室定时开放,并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在这里,记者也看到了不少孩子的有意思的发明。两名女生发明的智能发光头箍颇为吸引眼球,“发光头箍”利用传感器探测外界光环境从而做出亮灯反应,提醒周围车辆人群注意自己,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还有学生发明了手势控制灯,在黑暗的环境中,传感器能自动感应人的动作并亮灯,这样避免了晚上起床摸不到开关而摔跤的尴尬。

有的学生的发明甚至已经开始创收了。比如一个六年级学生的作品“3D打印个性定制移动车牌联系卡”已被学校6名老师订购。每个售价30元,除去交付学校的20元成本外,他还能赚到一笔“零花钱”。

只为在学生心中埋下创新的种子

据了解,胜利实验的创客教育每学期将上10节课,利用的是综合实践课的课时。所以这是在国标课不受影响的背景下进行的新的尝试。学校的创客教育甚至还引发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关注。

“真正的育人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习在兴趣中真正发生。” 谈到初衷时张浩强说,创客课程的开展方式是一种“问题引导式”的教学,这并非简单告知学生有哪些技术,而是更注重实践应用,引导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头脑风暴后不断地实践探索,将想法变成现实。“学生们的发明可能有待完善,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一颗创新的种子。”

事实上,随着创客教育的深入,一些学生也在发生一些可喜的变化。张浩强举了个例子:“曾经有个非常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在创客课程中制作出‘红外人体感应灯’后,老师学生都给她点赞。小姑娘一下子变得自信起来。”张浩强说,也许一个小小的发明,就会改变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