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育是构成城市竞争力、吸引力的关键因素,而抓实抓好了人才,就筑牢了教育优质发展的基石。2017年2月,成都成华区启动“优质教育倍增工程”,计划到2021年,区域内新增省市特级教师和市区学科带头人120名、累计达500名,新增名师名校长工作室13个、累计达40个,引进省市学科带头人和副高及以上职称等高层次教育人才40名,全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比例达65%、优秀教师比例达70%,研究生学历教师达300名。通过实施名师名校长领航行动、队伍素质整体提升行动、引进高层次人才等举措,构筑成华教育人才高地,打造更具获得感、自豪感、归宿感的“幸福成华教育”。

为“领航校长”开“小灶”

3月19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深圳明德学校校长程红兵走进成华小学,看到剪纸风格的涂鸦窨井盖、长达56米的“成都民俗风情木刻版画”等上千幅师生原创艺术作品时,他连声赞叹,“成华小学最好的教育是给孩子一个梦,她有能力为每一个孩子埋下美好的种子,让他们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生出有价值的未来构想。”

程红兵,是成华区今年以来实施“领航校长”计划的特约培训专家之一。2017年3月,“领航校长”开班仪式举行,首批入选的管理干部有18名,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校长心中要一直抱着高远的办学目标、远大的教育理想,拥有开阔的心胸、灵活的管理方法。”成华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优秀名师倍增”从校长抓起。“领航校长”班的校长们与来自全国的名校长结对子,实行一对一的指导培养,包括北京第一师范校附小、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深圳明德学校、上海闵行区浦江一小、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等北上广深的30多位名校校长。

“双导师制”为“领航校长”开“小灶”。理论导师由教育管理领域中对教育本质及教育变革有深刻认识,并有志于推动教育实践变革的学者担任;实践导师由程红兵等在学校的改进上取得显著成绩的校长担任,进行为期一年的个性化培养,培养一批具有教育家精神和社会影响力的优秀校长,进一步为本区域教育事业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7年6月,成华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宿强和集团成员华林小学校长贺霓双双通过“成华区首届领航校长毕业答辩”。宿强自豪地说:“领航班搭建了高端的专业平台,开阔了我的思想视野和格局,更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纯粹的心。”活动承办方《中小学管理杂志》出版社柴纯青社长称赞领航校长,为成华区教育干部培训的“黄埔一期”,“期望学员们未来守望相助,明确自身定位和使命,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探索发展路径,重新梳理办学目标顶层设计,形成学校改革路径的完整链条,推动基于儿童生活的整体性变革。”

促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如何“激活”教师潜能,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在启动“优质教育倍增工程”后,《成华区优质倍增工程实施方案》出台,实施“三计划、一项目、一工程”,即实施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提升计划、教师专业素质全员提升计划、教师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专项提升计划,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项目,实施教师关爱工程,由此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

成华区各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走出了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的个性化路子。成都双语实验学校通过“五制一化”激发干部教师活力。对后备干部进行“双轨制”管理,即“后备中层干部‘只享受政治待遇,不享受经济待遇,能上能下,双向选择”,两年间培养管理人员17人。1-9年级衔接实施“学部制”,每两年级一学部,学部内课程、人员“无缝对接”,学部间课程、人员“跨段融合”。

走过七轮美育课题研究之路的成华小学,以此为脉络梳理了《成华小学尚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目标》,从专业水平、审美发展、专业知能、理想观念四个维度,帮助基础型、经验型、研究型、专家型老师明确自己的专业自主发展方向。目前,成华小学要找跨界老师甚至全科老师都不难,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谷公胜说,此举“给全国的学校做了系统的示范”。

一线教学岗位引进高层次人才

在“造血”的同时,成华创新“输血”方式,率先引进高层次人才。今年6月,成华区教育局发布“中小学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通知”,打破专业壁垒,公开引进10名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国内博士(或经教育部认可的国外硕士)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成华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钟文娟介绍,成华为高层次人才搭建绿色通道,无需公招考试,即可进入成华区中小学的一线教学岗位。“相比传统公招,这种人才引进方式能丰富校内教师文化,更新教师观念,拓宽教师视野。”9月开学,这些优质力量已经活跃在该区各学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布局布点的快速增长,成华区还将深化教育管理干部的培养,十三五期间除深入推进“领航校长计划”外,还将启动校长职级制,完善干部队伍梯队建设。据介绍,未来5年将有近400名教师进入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为成华教育的发展储备后备管理人才,培训科目将涵盖管理精细化的智慧与实操、基于实践的学校课改、校长领导力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好人生、翻转课堂、课程建设及校园环境文化、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