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精华版)。该报告指出,STEM教育在中国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在教育实践、理论研究和教育政策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是也存在严峻的挑战。

进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各地积极探索STEM教育推进方式,江苏省、深圳市、成都市都发布专门的文件,大力推进STEM课程,开展了试点学校申报和STEM教师培训工作。许多学校建立了STEM专业教室或创客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推动项目式学习。

二是STEM教育研究呈逐渐繁荣的态势,研究数量迅速攀升,在2016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这一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接近300篇。这些研究以基础研究为主,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并在政策、行业指导、科普等领域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三是STEM教育被纳入国家战略发展政策,2016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2017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建议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尝试STEM教育。

该报告同时指出,目前,我国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不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高素质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人才匮乏、STEM人才缺口较大等问题。所以,培养一大批有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STEM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缺少STEM教育战略高度的顶层设计。STEM教育对于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进制造业强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能仅仅把STEM教育作为教育内部的一种理念和方法,必须要站在为国家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看问题,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的角度统筹考虑,整合全社会的资源推动STEM教育的发展。

——社会联动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在推进STEM教育时基本都是各自为战,尽管也形成了一些专业机构和学校联盟,但都是民间的松散机构,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导致力量分散,缺乏力度,质量也参差不齐。

——缺少打通学段的整体设计。目前我国STEM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性方案,各学段内容和目标不衔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有STEM的内容,但是到了中学没有相应的延续课程,完全由学校自行开课。由于对STEM的理解不同,STEM教育的实施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不成系统。这种割裂的状态不利于人才的系统性培养和叠加效果的产生。

——标准与评估机制尚未建立。我国STEM教育还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标准还处于空白状态。到底什么样的课程才能进入学校、这些课程期望取得怎样的效果、STEM教育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培养的STEM人才是否与国家需求相匹配等等,这些问题都亟须解决,只有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评估机制,才能保证STEM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STEM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中国STEM教育最缺少的是技术与工程教育,而原有的师范院校中没有相应专业,所以技术工程类教师在学校非常紧缺,即便有些学校已经开设了STEM方面的选修课或必修课,但都面临着合格教师短缺的问题。

——缺乏国家级项目的示范引领。目前政府倡导的科技类活动和项目,由不同部门组织,没有形成整体,尤其是缺乏一些国家级项目的示范引领。这些项目不应仅局限于竞赛活动上,还应该包括课程开发、教师培训、评估标准等方面,从而引领STEM教育实践逐渐系统化。

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启动:

为进一步发挥STEM教育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提高国家竞争力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启动“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宗旨,整合全社会资源,建立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新企业、社区和学校相融合的中国STEM教育生态系统,打造覆盖全国的STEM教育示范基地,培养一大批国家发展急需的创新人才和高水平技能人才。该计划包括:

促进STEM教育政策顶层设计。目前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将与社会各界一道,推动STEM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助力这一战略的全面实施。

实施STEM人才培养畅通计划。要完善STEM课程教学体系,促进各学段STEM教育的有效衔接,进一步优化STEM教育活动,提高相关活动的吸引力、科学性和教育质量,为每一位学生参与STEM活动提供保障。

建设资源整合和师资培养平台。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推选优秀学校担任牵头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研讨活动,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关于科学、数学和技术的本质认识和科学素养,并提倡教师们将STEM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成立专业师训平台,共同打造STEM师资培训高地。

建设STEM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评价过程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方式,强调多元评价主体、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由学生本人、同伴、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

努力打造一体化STEM创新生态系统。联合政府、学校、高新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建立健全长效合作机制,动员全社会资源在共识基础上积极参与、交流协作和多元投入,共同搭建STEM教育的支持体系,建立实践社区,鼓励博物馆、青少年宫、科技馆、数字媒介等社会机构积极开放空间,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

打造服务经济的教育与人才战略高地。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放宽门槛,鼓励制造型企业、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参与到STEM教育中来,进一步将创新人才培养和工程技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的工作框架内,统筹人才、科技和教育等方面工作,组织开展面向未来的STEM教育发展规划和路线图设计。

推广STEM教育成功模式。分享优秀实践案例,提供相关资源,成立STEM教育专家委员会,引入一流的专家指导力量,组织专题培训、项目研讨、实地指导等活动,保证实践探索的良性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社会参与路径,加强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将STEM教育和学校改革、创客教育、社区实践等结合起来,促进STEM教育在更大范围内获得成功。

(课题组负责人:田慧生;执行负责人:王素;执笔人:王素、曹培杰、李正福、康建朝、秦琳、夏隽、王晓宁、张永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