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满街跑,技术工无处找。”大学生“回炉”读职校逐渐增多,成为社会热点,引发全民关注。那么,大学应该反思什么?

首先应反思的是师资。大学教师的入职考核,重学历轻技能。大学教师多来源于高校,从“校门”到“校门”,没有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自身缺乏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和技能,不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不会,焉能教会学生?

为此,高校应提高大学教师的入职门槛,除了高学历外,大学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两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后方能从教。同时加强对大学专业课教师操作技能的企业培训。此外,大学应聘请企业工作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型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环节教学。

其次应反思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条件。由于大学专业课教师多数理论水平过硬、科研能力强,但动手操作技能比较差。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强调理论、安排理论教学的课时多,安排动手实践操作环节和课时少。理论课程虽有实验,但理论课程考核往往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无动手操作环节的考核。实践教学设备,更新速度慢,陈旧、老化,不能与时俱进,落后于工厂当前实际使用,实践教学内容脱离工作实际。实践教学效果差,不能满足企业对大学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

大学应积极改善实践环节的教学条件,积极改革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除极少数研究型大学以外,一般本科大学动手实践操作教学课时至少应占总课时的一半。

最后应反思的是高校教师考核晋升机制。不少大学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科研比教学显示度高,容易出成绩,容易晋升职称。同时与课题、专利、论文等奖励相比,教学课时费普遍偏低。因此不少大学教师热衷于搞科研,教学积极性普遍不高,以致于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教授必须上讲台给本科生讲课。

在哪个方面舍得花心思,就会在哪个方面取得成绩。大学应改革教师考核晋升机制,让潜下心来搞教学的老师,也能有好待遇、好职称,也能有尊严地生活。老师在教学上下足了功夫,学生的水平自然会“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