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教育咨询多年的优胜教育小编经常被这样追着一遍遍地问:“我的孩子对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怎么办?我的孩子每天都很拖沓,没有哪一天上学不迟到怎么办?我的孩子上课注意力老是不集中,班级里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把他的目光吸引走该怎么办?我的孩子作业不但潦草还经常抄袭别人的该怎么办?我的孩子一遇到难题就绕道走该怎么办?……形形色色的问题反馈到的问题可以这样予以总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应付公事、敷衍塞责、对学习毫无兴趣,时刻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孩子因此成绩很差。如何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就成为摆在家长和老师面前的难题。

从优优和果果的成功教育中,我最大的的体会就是要想激发出孩子的学习潜能就必须从提高孩子的内动力开始着手。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出于内心的需要,产生出一种想学习的冲动,这种冲动即使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严格要求中,即使在没有外在的物质奖励的诱惑下,也会自主自发地想要把学习搞好。遇到事情总想自己试试,遇到困难都想尝试着自己去解决,这才是内动力爆棚的最直接的表现。

有动机理论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曾对内动力做过科学的论述:孩子需要在学习中找到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才会有效地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归属感是指,即使我做的不好也依然有人爱;自主感是我能感觉到自己是个有力量的人;胜任感是我靠自己的努力能得到我想要的。也就是孩子的这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在内力的驱动下达到父母期望中的目标,做最好的自己。

现在的孩子普遍吃得好、穿得好,受教育好,小脑瓜子十分灵光,但在学习上却总是不出这问题就出那问题,并不是它们没力气、没精力,而是把过多的精力用在了“患得患失”和“叛逆”上。

总是害怕做错什么,害怕做错后挨批或者被嫌弃,在诸如此类的“患得患失”中索性干脆什么也不做。又或者,父母总是在无形中常用“你看人家谁谁都比你强”式的伤害性比较;“我看你这辈子都不会有大出息”式的变相压制,言辞锋利地从各个层面对孩子进行挑衅和打压,孩子呢则因为不服和反感也会竭尽所能地跟父母顶嘴、对抗,让父母难堪至极甚至七窍生烟。

身为父母的我们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家有叛逆孩子的父母,要用无私的爱来化解这一切。无私的爱不是无限地包容孩子的犯错,而是在孩子犯错后坚决要求孩子更正的同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感知到你会陪他一起进步。

你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没考好不要紧,爸爸妈妈依然爱你,但你必须好好完成作业,争取下次有些进步!

你也可以这样告诉孩子:骂人是不对的,妈妈会陪你一起跟人道歉!

不论用何种方式,一定要让孩子能感知得到:即使我做的不好,爸爸妈妈也不会嫌弃我,会一直爱我,会陪我改进,这是孩子不断探索新世界的动力,用在学习上,同样有效!

目前,在孩子成长中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溺爱和包办。

“物以稀为贵”,计划生育政策让孩子成为了稀罕物,成为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疙瘩,在过度的溺爱中很多本该自己做的事得到了最大的包办,养成了什么都不会、什么也不愿干的小皇帝和小公主。

是父母长辈人为地让孩子失去了各种尝试机会,失去了体会自己能力的机会,感觉不到自己是个有力量的人,逐渐养成了对什么也不感兴趣、过度依赖大人的恶习,做什么都这样,又怎能让学习这种事置身事外呢!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人是父母当仁不让的责任。应该从婴儿期就不放松让它成为一个有自主感的人。可以在玩耍中用语言提醒指导孩子。比如,可以拿着她的小手不断地按琴键,当美妙的音乐想起的时候,你开心的大笑,并鼓励孩子多次尝试,当她尝试成功,也会很开心,很享受,会继续运用自己的力量和影响来做其他的事,孩子就会从一件件小事的尝试中巩固自己的力量,找到自主感。

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凡是他能身体力行的事,做父母的一定要克制住帮他的冲动,让他自己来管好自己的事情,比如穿衣服、洗漱、整理玩具、自己开电梯、外出旅行时背小包等等,总之,不断地让他在做各种事情中确信自己:我很厉害!我为自己感到自豪!我做什么都会很棒!这对以后他在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建立自信和找准位置非常的重要。

父母会说,这么小的孩子就让他干这干那的,真是不忍心!既怕他伤到自己,又怕他出各种差错……我会说:只要训练有素,千万不要低估了一个孩子的力量。曾经看过一个令无数人为之感叹的视频: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自己和面,擀皮,在电锅里烙饼、做面条、炒菜,把家务活干得十分地漂亮,程序上一丝不苟、饭菜做的更是像模像样,做完还要亲手端给妈妈吃!这样的孩子长大肯定有出息,因为,他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力量。

曾有专家告诉那些曾经在放手孩子这件事上畏首畏尾的家长们说:一个小时候会自己玩的孩子,长大后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工作后才会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在日常的学习中常常有父母为了激励孩子的学习这样跟孩子说:“你下次考个全班第一我给你买个苹果!”“你进步十名我带你去吃麦当劳!”“你英语考好了我给你买个花裙子!”等等等等。这样的物质诱惑太多了,即使有用也只是一种短期效应,等孩子通过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后,要么失去努力的尽头,要么变得胃口更大,对学习而言,物质刺激远不及让孩子找到胜任感来得重要。

有这样一位妈妈,幼儿园时,第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告诉她说:“你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下!”在回去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什么,她鼻子酸酸的,差点流下眼泪,但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你以前在板凳上只能坐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全班只有你一个进步了!”其实,全班30个小朋友数儿子表现最差,老师也对他表现的最不屑。那天晚上,儿子安静地坐在桌前破天荒的吃了两碗米饭,还没用他喂;小学时,一次数学考试,全班50个同学,他考了40名,老师对她说:“我怀疑你儿子有些智力障碍,还是带他到医院去查一查吧!”在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眼泪,但回家还是信心满满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只要你能细心些、再努力一点就能超过你同桌!”他同桌是第21名。她发现孩子暗淡的眼神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伸展了许多,变得温顺了许多,好像长大了许多,去学校也比平时早。初中的一次家长会上,她等着老师点她的名,因为以前儿子一直在差生的行列,她都习惯了,可从头到尾都没听到老师念自己的名字,她忍不住跑去询问老师,老师告诉她:“你儿子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回家后她却告诉儿子:“老师对你信心满满,只要你再努力一点,考上重点没问题!”大学的通知书快来了,她有一种预感,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之前儿子在报这所学校的时候,她告诉儿子她相信他一定能考上!学校打来电话,儿子果然拿到了清华的录取通知书,却哭着对她说:“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世界上只有你欣赏我!”正是妈妈的欣赏让所有觉得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让原本觉得自己不能胜任的儿子被内在的动力驱动下,发挥出了自己的学习潜能,成就了一段佳话,站在了胜利的制高点上!

总结: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家长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驱动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才能事半功倍。

想了解更多教育资讯,欢迎关注“优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