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大工矿企业,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广西河池市广大生产管理一线无不留下河池职教毕业生的身影;随着一批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发光发热,河池这片曾是深度贫困的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河池市职教中心为骨干的河池市职教集团抱团取暖,共同发展,以“教育是争夺下一代的灵魂工程”为指引,根植贫困民族地区,围绕“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致富一家”战略目标,为河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了职教“洪荒之力”。
10年来,河池市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五精准五共同”的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成功路子,为河池这样一个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河池市政府部门先后荣获“全区职业教育攻坚工作进步市”等荣誉称号。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和河池市职教中心学校先后被评为广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广西扶贫培训先进单位、河池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十四五”期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带领河池市职教集团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是一个全新的重要课题。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深化“五精准五共同”,实施“四大举措”,成为河池市职教集团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战略。
一、深化“五精准五共同” 打造欠发达地区职教新标杆
10年来,在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带领下,河池市职教集团面向经济困难劳动力和学生因地制宜,探索构建起了“五精准五共同”职教扶贫模式。
与一般的职教扶贫模式不同,河池职教集团的“五精准”模式就是,政府部门主导精准招生、院校主导精准资助和精准培养、行业主导精准考核、企业主导精准就业;“五共同”就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培养目标和规格等)、共培(共同执行人才培养全过程)、共管(对目标、过程和结果共同管理)、共评(共同评价定岗培养人才结果)、共赢(实现院校、企业、学员、社会四方共赢的目标),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员“看得懂、学得会、能上岗”。
“五精准五共同”模式在当地的推广运用,实现了院校、企业、学员、社会四方共赢的目标。目前,河池市职教集团年均招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达6000多人、培训家庭经济困难劳动力1.6万人。截至2021年6月,就业受益学员35万人(占2008年全市贫困人口的20.4%),34万多贫困家庭实现脱贫,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致富一家”的目标。
深化这一模式对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程作用显著。
二、实施“四大举措” 开创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新时期职教在赋能乡村振兴中起重要作用。为谱写新时期职教在专业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地方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大文章”,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河池市职教集团通过实施“四大举措”,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开创新局面。
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推进乡村振兴主战场上,河池市职教集团通过组建一支忠诚担当、奋发有为的党员队伍,构建“党建引领、技志并行、多轮驱动”模式,举办“党建+教育扶贫”培训,通过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建章立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了确保不能升入高中和职业院校以外大学的学生就读高职院校,学到一技之长,河池市职教集团通过政府部门主导,建立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就读职业院校的机制,并指导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巩固脱贫成果。
强化汇聚资源,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立足于高质量培训、高质量就业的目标,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更精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实现更优质的就业,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做实做到位。
强化产业赋能,做强粽子产业学院。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粽子产业学院打造了“壮乡寿源粽子”的品牌,已经享誉全国、名扬四方。河池市政府部门决定把粽子做成河池市的重点产业,把小粽子做成带动专业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全市种养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赋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三、继续做强做优“新职教” 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带领下,河池市职教职团逆势而上,强势发展,使落后的职业教育成为全区的品牌,为脱贫攻坚夯实了基础。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吸引力大为增强。2019年,学校成为全区首批“双高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0人;进入强校阵容;有11个项目代表广西进入国赛,其中获得国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2019年获得一个广西教学成果特等奖,连续7年荣获全区就业先进单位。河池市职业教育集团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河池市职教中心学校规模从1000多人发展到8000多人;成为全国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首批广西五星级学校。3所市级中职学校、4所县级中职学校分别成为广西4星级、3星级学校。
在乡村振兴新的起点上,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引领的河池市职教集团,正在谋新篇、开新局、创新路,围绕立德树人服务乡村振兴这一宗旨,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为职业教育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