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亮近照

现在研读孔子思想的人越来越多,到底从哪起步呢?

我看来,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思想架构、开辟研究方向、打破思维障碍、糅合多派思想、知道发展趋势、掌握准入重点、构建个人体系等途径来开启我们孔子思想的研究之旅。

了解思想架构是研读孔子思想的基础。归纳起来,主要有仁、孝、学、言、省、和、思、道八个基本范畴。其中,“仁”是基本出发点,“孝、学、言、省、和、思”是“仁”的具体展开线,“道”是最终抵达面。

开辟研究方向是研读孔子思想的创新。在我看来,孔子思想在当今的应用可以按照以下六性去探索:其一是实用性。指孔子思想所强调的道德礼仪与社会责任。其二是担当性。指孔子思想所强调的经世济民。其三是理想性。指孔子思想所强调的政治诉求。其四是民本性。指孔子思想所强调的尊君重民。其五是习惯性。指孔子思想所强调的贵贱有序。其六是自觉性。指孔子思想所强调的学行结合。

打破思维障碍是研读孔子思想的突破。在研读孔子思想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瓶颈。对这些思维障碍,我们必修彻底将其清除。我们既要打破思维“套路化”障碍。就是打破“没有推理过程、直接贴上标签”的固定解读模式;我们也要打破思维“概念化”障碍。就是打破“没有角色介入、透支阅读兴趣”的失味解读过程。我们更要打破思维“碎片化”障碍。就是打破“没有前后联系、缺乏系统思考”的拼接解读结果。

糅合多派思想是研读孔子思想的整合。糅合多派思想,就是要清晰孔子思想发展期内与多派思想的链接。这种链接既有与先秦时期的思想糅合。主要指与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与商鞅、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与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的思想糅合;也有与隋唐时期的思想糅合。主要指与佛教的思想糅合;又有与宋明时期的思想糅合。主要指与以朱熹、程颢、程颐为代表的理学与王明阳为代表的心学的思想糅合;还有与明清时期的思想糅合。主要指以李贽的“肯定私心的合理牲”、黄宗義的“倡导思想自由”、顾炎武的“三个强调——强调人民自治;强调富足百姓移风易俗;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王夫子的“唯物主义”、王艮的“百姓日用条,理处”、唐甄的“关注现实与社会”为代表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与孔学的思想糅合;更有与当今时期的思想糅合。主要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糅合。

知道发展趋势是研读孔子思想的保证。孔子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春秋战国的孔子思想被学说化、理想化、道德化;秦朝的孔子思想被边缘化;汉朝的孔子思想被神化、宗教化、政治化、官方化、正统化;宋朝的孔子思想被思辨化、哲学化;明朝的孔子思想被僵化、主体化;清初的孔子思想活跃化;明朝的孔子思想被僵化、主体化;维新变法期的孔子思想被维新化;新文化期的孔子思想被丑化;文革期的孔子思想被批判化;当今的孔子思想被诟病化、实用化。

掌握准入重点是研读孔子思想的启程。今天,体现孔子思想的资料太多,作为一名初研者,我们先可从《论语》开始。阅读《论语》是非常沉旧的话题,但是如何阅读《论语》却是非常有学问的。

我们可以循注式地阅读《论语》。就是按照名人注释进行阅读。比如,可按照杨伯俊的《论语译注》、钱穆的《论语新解》进行对照阅读。

我们可以删减式地阅读《论语》。就是从现代社会去衡量,删去一些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也不必需要继承的内容。比如,“守孝三年”之类。

我们可以主题式地阅读《论语》。就是按照《论语》的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这样七个主题展开专题阅读。

我们可以话题式地阅读《论语》。如果说主题是以言语内容定,那么,话题则是以言语形式定。进行话题式阅读,就是按照时间线、人物线、国别线等进行联结阅读。比如,孔子在鲁(时间类)、孔子与子路(人物线)、孔子与柏拉图(国别类)。

我们可以读人式地阅读《论语》。就是读出《论语》里人物的个性。比如,从文本的哪些细节处,我们可以读出孔子的率真、自信、牢骚、聪明、难堪、骂人、赌气、认错等。

我们可以目标式地阅读《论语》。就是按照名言名句、有趣故事、教育策略等目标进行整理阅读。

我们可以比较式地阅读《论语》。就是把《论语》与其它书本进行对比阅读。比如,我们可把《论家》与《孔子家语》、“五经”、《说苑》、《史记》进行对比阅读。

我们可以背景式地阅读《论语》。就是把《论语》放在春秋时代背景中去进行史证阅读。

以上八种方法中,前六种属于基本研读,后两种属于高级研读。

构建个人体系是研读孔子思想的私域。作为一名研读者,我们要构建自己的个人体系。在我看来,就是要做到三有:有选择、有思考、有方法。有选择,就是做到两能:能从纵向上构建阅读主题,能从横向上构建阅读支架。有思考,就是做到三要:要读懂、要读通、要读破。有方法,就是做到四读:初读,信息梳理;研读,问题探究;细读,个体挖掘;扩读,专题延展。

作者简介:

陈泽亮,中学高级教师,诗人,诗歌评论家,英诗翻译专家,中国先秦史研究会与国语双语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员,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安徽省省级家庭教育名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