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延迟了各级各类学校开学时间,“神兽”们困在家中,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凸显出来。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回顾和总结家庭教育的历史,对后疫情时代的今天及以后的家庭教育都会有所启示。
中国自古就极重视家庭教育。“子孙贤则家道昌盛,子孙不贤则家道消败”,贤与不贤,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给与好的教育。而教育的责任首先在于父母,“养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由胎教始。最早载于史册的胎教典型是文王的母亲大任,她怀文王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而生文王。”圣王胎教之法,书之玉版,藏诸金匮,代代相传。胎教之后,由乎蒙养,蒙以养正,并逐步形成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等脍炙人口的启蒙教材。有着齐家治国平天下信念的士大夫们,多有自觉以家训家书、诗文词曲等方式整齐家门、教导子孙,并留下了《颜子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家书十六通》等家教典范。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勤劳俭朴、见利思义、仁民爱物、廉洁清白的品德,形成了及早施教、爱子以德、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宽严有度的教育原则与方法,留给了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所限,儿童居高不下的死亡率、社会文化制度连同对儿童认识的局限,让今天的我们仍能感受到先人的辛酸与无奈。
近代中国家庭教育是在历史的剧变中进行的。除传统的家训、家诫、家书等途径之外,各地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著书立说,成立相应的机构,进行公开的讨论与实验,如严复、梁启超、朱庆澜、陈鹤琴、潘光旦等。中华悠久的家庭教育优良传统、救亡图存下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与欧美教育思想的传播,使近代家庭教育出现了两大变革:
一是打破以家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家长尊重儿童独立的人格与意志。一面对传统的以家长意志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进行抨击,如陈鹤琴写道:“我们中国的旧家庭对于子女是很严厉的,古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之说,所以父权日重,而小孩子的意志日益浅薄,自由幸福也从此没有了”。另一面高扬新的儿童教育观:蔡元培主张“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原则,陈鹤琴主张要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父母千万不要替他代做。人是自己的主人,父母应给与儿童更多的支持和关爱,积极地发挥儿童自己的潜能。父母要协助孩子更清楚地认识自我,要给与孩子更多的尊重和接纳,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
二是近代知识分子对家庭教育的“救亡”任务抱有极大的自觉性,打破传统家庭教育的局限,主张家庭教育面向未来、国家和社会。1906年严复在《蒙养镜序》中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盛衰强弱,关键在于国民的素质,国民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幼时的家庭教育。一些学者呼吁:“要晓得家庭非为过去而存在,实为将来而存在。我的子女,非为我而生于此世,为彼自身生活的向上而生,具有彼等自身应该负担的责任。所以做父母的,应该把眼光注于将来,尽量使子女得健全的发展,绝不要加入丝毫自我的目的在内”。“过去中国父母教育子女的目的就是扬名显亲、光大门楣。换句话说,是以个人主义和家族主义作为出发点的。他们并没有想到教育子女要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分子,国家良好的公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婚姻和家庭结构有了巨大的变化,家庭教育无论在观念理论上、政策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不同于传统以及近代家庭教育的特点,那就是逐步改变着不同阶层间巨大的教育鸿沟。1950年6月1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际儿童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为儿童节题词,《人民教育》刊发社论,对家庭教育的现实与任务进行了表达:“旧社会对待儿童的观点、方法和习惯,现在在一定的范围内还占支配的势力,打骂儿童的习惯在全国大多数家庭中还普遍存在……不能再将这类习惯看作只是个人的私事,社会应对这些旧习惯随时加以批评、指责,同时对于父母们进行必要与可能的教育。改造家庭教育应列为我们教育上注意的项目了。”这期间,马卡连科、苏霍姆林斯基等前苏联教育家的思想得到了传播,如:家庭中要把爱的种子播种到孩子的心灵中,引导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爱他人、爱祖国;保护儿童纯洁的心灵;教会孩子思考,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去观察大自然和周围世界,发现其中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孩子头脑中长出“思考的翅膀”,“跃起求知欲”;家庭中要进行劳动教育,首先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尊重劳动,认识劳动是幸福的创造者,其次是使孩子掌握多种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实施下,我国的家庭教育面临着深刻的挑战与机遇。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核心家庭逐步得到巩固和扩大,家庭类型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单亲家庭、留守家庭、两地分居、跨国婚姻等逐步增多,这些都蕴含着家庭教育巨大的需求。在科教兴国大背景下,随着家庭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各界人士的辛勤工作,家庭教育逐步得到重视。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1996年,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颁布第一个家庭教育五年计划。1998年全国妇联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试行)》。2010年2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部门颁布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自党的十八大以后,家庭教育受到了更高的重视,中国家庭教育进入自觉建构期。2015年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将家庭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2019年5月,修订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突出强调了“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儿童共同成长的过程”“尊重儿童成长规律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是家庭教育的基础”等核心理念,指导家长认识到陪伴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不用电子产品代替家长陪伴儿童,多与儿童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处理好多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子女间的关系,让每个儿童都得到健康发展。
在这次疫情中,每个家庭的教育都得到了一次检验,对于问题和经验,家长们可以及时进行总结,为日后更加自觉地进行家庭教育奠定基础。家庭教育本质上是生活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家长们可以过更自觉的生活,进行自觉的家庭教育,汲取千百年来所积累的丰富的、宝贵的教育经验,厘清自己的教育价值观,遵循家庭教育得到验证的原则与方法,如及早教育、爱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家长的教育要尽量一致、言传身教等。在当下和未来,能够使我们的家庭成为孩子们最坚实、最温馨的成长乐园。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姓名:刘巧利 工作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