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物名片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50年,在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积极的影响。不仅中高考成绩斐然,(曾经连续6年夺得北京市高考状元),学科竞赛成绩耀眼,素质教育也在国内堪称名牌。科技发明创新、足球、象棋、健美操、舞蹈、交响乐……从市里到全国到世界级舞台,都能看到人大附中学子的风采。

卢海军是人大附中初中部的教育教学负责人,身兼初三物理老师,曾荣获2019年度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展示和评课比赛一等奖,他的课例同时入选2019年“全国30节初中物理创新示范课”。

推翻重来,4天搞定,谁能像人大附中?

作为名校,人大附中的一举一动素来带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惹人效仿也是常事。不过在选择线上教学平台这件事上,人大附中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学的,因为事情的经过带有强烈的“人大附中之所以是人大附中”的色彩。

1月27日开会研究如何在居家抗疫期间开展网上教学,之后卢海军就带领老师们开始了广泛的调研和试用。十几天里,经过多方比较,仔细筛选,他们选定了一个平台,然后便是认真培训、反复演练。

一切看上去都在稳步进行,只等2月17日北京市网上开学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刚结束产假回来上班的老师提了个议,“有一个平台好像不错,要不咱们试试?”包括卢海军在内,多数老师根本没听说过ClassIn。

一试,大家发现它能够把教、学、评三项功能很好地整合到一起,而且互动性特别强,带给大家以往试过的所有平台没有的感觉。

当天,人大附中与翼鸥教育取得联系,达成合作意向。

2月17日网上开学,要知道这一天已经是2月13日了!

试问谁有人大附中的果断和勇气?

接下去的几天,没有一天可以浪费。14日,全校会议上对老师进行培训;15日,家长学生演练;16日预热;17日开学。

作为外人恐怕要问:一个老师“随便”一句话,定下来的平台就弃用了,把领导的意志置于哪里?花了的时间都白费了,把大家的劳动置于哪里?选一个从来没接触过的平台,风险谁来担?明明任务重压力大,为什么不把求稳妥作为首要目标?

卢海军用一句特别简单、却有千斤重的话解答了所有质疑,“这是我们的传统。“

“我们的老师,只要是对学生好,多麻烦都自己担着。有这样一群老师,学校必须重视他们的想法,给他们创造一个民主氛围。“

可以盖高楼,可以修花园,只要不差钱,名校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可以拿来,然而形似容易神似难。传统来自于几代人共同、不懈的求索,深深扎根在附中人的血液里。

一个龙腾虎跃的地方,一个效应强烈的“场”

人大附中诞生于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细数它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它跃升为中国基础教育一面旗帜的这些年,能够印证卢海军口中“传统”的事例有很多。

上世纪50年代,附中每月要向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填报学生到课统计表。项目多,数据多,统计填写几十个班的报表费时费力。相关负责老师想购进一台电子计算器,价格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时任校长胡朝芝了解情况后马上批准购买。

1999年11月,时任校长刘彭芝为学生争取到参与中科院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机会,为保证科研过程不中断,她做出让学生停课3个月,全身心做科研,事后再补课的大胆决定。后来这12名学生的科研论文在全国拿奖,还登上了世界顶级科学杂志《Nature》,高三毕业分别被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剑桥、耶鲁、帝国理工等名校录取。

两位老校长的决策中都蕴含着一种精神:只要是对学校发展有利,对学生成长有利,不用怕,大胆做!

刘校长还有一句话,卢海军一直忘不了。“在人大附中,是龙就得让他飞起来,是虎就不能让他趴着。”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王锋,来自于陕北的农民工,到人大附中工作后自学成才。爱动手,爱钻研,在上世纪90年代就搭建起直播系统,在校园里实现了同步直播。2016年,他和学校另一位校工一起,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现在王锋是学校电教中心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1999年,人大附中在北京的中学里率先建立起校园网,一名叫侯晓迪的学生因为屡次带头攻击校园网、破译老师邮箱的密码被刘校长约谈。他哪想得到,谈话之后,学校买了12台电脑,让孩子们成立了网络实验室自主管理。侯晓迪大学选了计算机专业,后来创办了科技公司,他的科研成果在美国已经得到实际运用。

学校由一个一个人加在一起构成,要想看到龙腾虎跃的盛况,前提是每个人的细胞得到激活,才智得到发挥。

从学校层面鼓励大家敢想、敢干;从老师层面明确一件事:要让学生收益最大化。学生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再回到文章开篇那一幕,我们就不奇怪了。“哪个最好我用哪个,别人用着好,我也要用,绝不能让我的学生吃一点亏。”就是这样朴素的想法,使得人大附中的老师没有辛不辛苦、麻不麻烦一说,短短4天就“变了心”,选择了更符合教学规律、更以老师学生为本的线上教育平台。

那段日子里,卢海军高兴地看到,试用过的每一个平台都建了群,群里集中了老师和平台技术人员,每个群的活跃度都很高。虽然群里常常反映着问题和困难,但也是大家激烈讨论、思想碰撞的地方。有的老师更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活力,不但加入了自己所用平台的群,还“做客”到其他平台群,广开学习渠道。

明年就退休的老教师,培训结束有点懵,向年轻老师请教,深夜时分还在反复练习,就怕第二天因操作不熟练耽误学生时间,就想给学生留下自己已经很娴熟的印象。

有的老师身在外地,没带电脑、手写板,临时置办了一整套;有的老师家里网络不畅,一直播就卡,于是将很多内容提前写好,做成文字形式呈现,无形中多了很多工作量也没有怨言。

信息技术中心的任老师负责排课,初高三有选考,初三9科,高三20科,不同科目、不同老师、不同学生混在一起,不能排错,常常是一干就干到后半夜。

“我们的老师特别可爱。”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是眼保健操时间,学校要求上第二节课的老师负责播放眼保健操音乐。卢海军在一次使用监课功能时看到,20个班级的课堂绝大多数都在放眼保健操音乐,一个没放的班级,刚毕业两年的年轻老师特意找到他解释:“我不是没放音乐,我是早放的,您没看到。”

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人大附中的网课只安排上午半天,爱护学生的心意可见一斑。老师们因此被减了课时,也担心任务完不成,但是都能服从学校安排,自己克服困难。说来也怪,困难摆在那儿,左看右看都很难,一旦要准备全力攻克它,它似乎就变小了,不是事儿了。

外界看人大附中简直神了,在卢海军看,与其说“神”,不如说是“场效应”。一群高学历、高素质、高标准的老师聚在一起,同为拼命三郎,都在团结上进,需要努力的事太多了。无论是刚毕业的老师,还是外校调入的老师,进了这个“场”,就会被同化,都知道怎么对学生好,都知道怎么做事情。

和平台打交道,这样的老师是用户,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源。“老师有很多想法,可以帮平台更趋完善。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群里初级问题少了,建设性的意见明显多了。”卢海军认为,这正说明了人大附中老师的特点,也反映了他们的价值。

一所学校的“小生命”和“大生命”

就在5月初,一组小女孩在农贸市场摊位的案板下上网课的照片,感动了众多网友。女孩叫柯恩雅,湖北五峰渔洋关镇一年级学生。4月3日复工后,父母在市场卖卤菜,她在店里案板下边上网课,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月。卤菜店是铁皮板房,恩雅用的是旧款笔记本,空间太狭窄了,她总会碰到头。妈妈有空就过来帮她检查作业,为了孩子上好网课,她换了更大的上网流量包,买了一大一小两盏台灯,找来了大屏幕笔记本电脑,给孩子腾出了案板下的空间。

网友们称赞恩雅“眼里有光”,“认真学习的样子真美!”

外媒也在关注中国学生的网课,虽然角度稍显“特别”。他们注意到,有些地方的学生要徒步数小时去山顶上网课,因为那里手机信号好;有的老师带着学生爬上屋顶,有的牧民家庭收拾起蒙古包搬家,同样都是为了降低手机信号不好给网课带来的影响。有的家长还没有足够存款给孩子买手机,另外一些家长把孩子留给老人看管,只身前往大城市打工,而老人对上网课一窍不通,无能为力。

这是我们国家的现实,当大城市的人在居家抗疫期间依赖网上便利购物、点餐、办事,同一片神州大地上,还有很多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被阻隔,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对于志存高远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一所学校的生命有大小之分。小生命在校园里,大生命在整个更广阔的天地中。

为了让更多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2005年,人大附中发起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把各地名校的优质课程上网,免费供更多学生、教师学习。联盟成立后辐射到全国32个省市区,目前已经发展联盟校4775所,惠及全国90多万师生。

2013年,人大附中又开展了“双师教学”,将校内优质课程同步直播给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实现“人大附中老师主讲,远程学校老师辅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200多所学校进行推广。

大概还是得用“传统”一词来解释人大附中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感——2003年“非典”期间,基于远程网路技术的课堂免费向全市、全国开放;今年2月17日起,全面开放“中小学联盟网”和“双师教学网”,开通免注册通道,公布使用方法,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不限人次、不限量供全国师生免费下载使用。

教育做舟,知识做桨,至暗时刻渡人渡己。别说书生文弱,他有他的担当。

肆虐的疫情仿佛笼罩在人们头顶的乌云,有些学校维持正常教学尚且困难,人大附中却表现出“坚持做正确的事“的强大决心。

海淀区每学期都会在不同学校开展两三次研究课,人大附中的老师也不止一次前往观摩,听课评课。“3月初,我和教研部门商量,教研活动不能停,老师备课、交流不能少,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事,有疫情也要做下去。于是我们推出了两节线上研究课。”不等不靠,不等区里安排主动请缨,可以说这很人大附中。

卢海军收获了惊喜,这两节初三物理课,听课老师多达一百六七十人,比海淀区物理老师的总人数还多,是以往线下研究课参加人数的3倍。原来,突破了交通不便的限制,朝阳区、延庆区的老师都被吸引来了。咨询的,讨教的,交流的,反响特别热烈,大家都有点激动。

就是这样,疫情期间的人大附中没有犹豫不决,没有放慢脚步。无论校园里的小生命,广阔天地的大生命,呵护了,尽力了,无憾了。

既然回不去了,不如变被动为主动吧

说起这段上网课的经历给师生留下的印记,卢海军以一句“回不去了”,点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区别之大,以及它带给师生的变化之大。

以前不敢放手,现在只能放手,这一放不得了,老师发现学生问的问题更发散了,跟实际生活联系更紧了。

物理题常以地漏考察连通器原理,学生说,老师,我查了我们家的地漏,是***样子的。

一些需要动手的实验,学生在家做,明显比以前做得更细致、更到位。

这说明什么?卢海军的话让人听了先是忍俊不禁,然后直呼有理。“再不爱学习的的孩子,在家没事干,也得学习。”一旦有时间有空间,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得以舒展,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哪个孩子不想多探索、多尝试呢?

初二物理,在实验室里研究弹簧的形变与拉力的关系,学生们用的是弹簧秤、砝码;在家上课,老师让学生用的是鸡蛋和皮筋,带大家观察皮筋挂一个鸡蛋是什么样,挂两个鸡蛋有什么变化。看见孩子们纷纷拿出鸡蛋的那一刻,卢海军也笑了。教学形式已经拓宽了,他甚至会畅想,如果哪位学生长大后做了老师,这几个月的网上学习一定会给他带去积极深远的影响,他会如何教他的学生呢?

说眼前,疫情打乱了师生们重返校园的计划,人大附中变被动接受为积极应对;看未来,线上教学已经扬帆启航,初见起色,再大牌的学校都不能对此视而不见、置若罔闻。

卢海军保持一贯的谦虚。“作为公立校,以前我们对‘互联网+教育’研究得少,这次我们深有体会,未来我们对它的学习和运用,绝不会是被动的、一时的。它至少可以作为面授课的有机补充,或许还能有更大的作为。”

人人向往好学校。没有疫情时,我们拿着尺子衡量好学校,上面的刻度写着升学率、区排名、竞赛拿奖、早申结果……疫情降临,'好学校'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我们发现上述刻度重要,但不是唯一。好学校到底好在哪里?是什么力量帮助它们在风浪中立于不败?ClassIn试图通过访谈,带你看懂好学校。

人大附中这样诠释“好学校“:“只要是对学生好,老师再麻烦都不怕”的悠久传统,以及面对一群高学历、高素质、高标准的老师,学校给出了足够尊重的民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