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消息,昨日下午3点,人民政协网于快手平台开展了“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走向何方?”的直播。
直播中,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上海市委副主任倪闽景、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胡卫和掌门教育创始人兼CEO张翼围绕在线教育在疫情中的表现及在线教育的前景进行了观点输出,讨论在线教育今后将如何发展。
01
“疫情下暴露出教育的硬件、资源和网络素养有待提高”
朱永新认为,疫情将未来学校的时间表推进,《未来学校》书中描绘的很多未来教育场景已在疫情期间变为现实,尽管此次“匆匆上阵”的教育实验与构想的“未来学习中心”还有较大差距,但好在已有所推进。
总体而言,此次疫情危中有机,将进一步引发我们对未来教育的思考。目前有三方面需要提高:
第一是硬件。疫情下看到信息技术支撑不足、费用昂贵,这些现象不仅出现在乡镇地区,在城市里也一样。
自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育以来,线上不流畅、平台超负荷的问题频发,这说明目前的技术还难以真正支撑在线教育的发展,5G技术建设仍需加强。
第二是资源。目前,许多网课基本只是把教室里的课程搬到了线上,学习方式并没有产生本质变化。在线上环境中套用线下学习方式,不仅少有探究性的学习,同时更缺乏交流,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在朱永新看来,国家应该做一个教育资源平台,以保证教学内容最基本的质量,同时,也要建立能够保证教育质量的体系和标准。他认为,正如他在《未来学校》一书中所写的那样,未来在线上也会出现网络学习中心,不仅有更高质量的资源,同时也保证了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利用国家力量让各地城乡学生享受到同等的优质资源。
第三,网络学习素养。这体现在不熟悉线上教学方式、师生无法及时互动反馈等方面。
朱永新认为,在技术还不够完善的前提下,如何发挥和利用已有的技术,以改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体系,这是目前需要得到重视的课题。
其中,胡卫和倪闽景的观点也有相似之处。
胡卫认为,从疫情爆发时在线教育仓促上阵,有着资源准备不足、在线平台不稳定等问题,大众对于在线教育质量的评价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是需要在“退潮”后进行提炼和总结的。
倪闽景则提出,线上教育规模很大,全球范围内,老师、家长和学生跨国界、跨地区地参与进来,这是一次大的革新,可整体上只有流量经受了考验,其他方面缺乏充分的改变和运用。“教育的形态改变了,黑板变成了屏幕,但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我们所谓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没有得到发挥,只是用一个平台把它们(线上和线下)连起来了。”
02
“疫情的爆发使得学校教育向前跨了一大步”
“这次大规模的线上教育,最初是来源于线上的培训机构。”倪闽景说道,“长假期间,本来是培训机构最热的时候,疫情爆发后,机构无法进行线下培训,所以不得不转到线上。”
由于最先受到冲击、被迫转型,培训机构打响了“停课不停学”的第一枪。而此后,当教育部展开号召,学校使用的平台基本都是培训机构在前期做了大量铺垫工作的平台。
倪闽景认为,就这一点来说,培训机构贡献卓著。
同时,线上线下教学共存的模式,在培训机构内部已经经历了数年的探索与发展,有一些已经迈向了成熟。因此,倪闽景认为,“学校教育原有些落后于培训机构,而疫情的爆发使得学校教育向前跨了一大步”,如果未来学校能够更加充分地使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模式,是值得鼓励的。比如学校上半天课,下午可以在家上网课,尤其是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更好地发挥线上的教育功能。
03
“在线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是持续迭代”
在线教育在疫情中迎来爆发,或许未来会有回落,对于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张翼、胡卫以及倪闽景各自亮出了观点。
张翼认为,虽然目前只是形式搬到线上,互联网化、智能化还没有在线上实现,但疫情让用户对在线教育的认知和认同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已经是令人满意的进步。在线教育在此次“停课不停学”活动中提供的高质高效的支持,有其巨大的能量和社会价值,“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一定是发展的大趋势”,“在线教育的模式一定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我们作为现代人,在1000年前醒过来,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东西是没什么变化的:第一个可能是寺庙,第二个就是学校。”他表示,“因为教育是一件很慢的事情,所以到底是否会退潮、退潮的程度如何,最终还是取决于孩子们和家长们,包括学校对于在线教学效果的评估。”在线教育拥有的技术只要在未来不断沉淀、不断迭代升级,就能够高效地提升学习效能,发挥它更大的价值。因此,在线教育是否会退潮,这是可以商榷的。
胡卫认为,在高峰之后,尤其在已经返校上课的情况下,在线教育的退潮是必然的。但是在退潮后,要考虑的不是裸泳,而是要考虑在线教育如何通过这次广泛的实践来找出短板。
倪闽景则认为,客观来说,目前的在线教育还远不能达到朱永新在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但仅管如此,在线教育在疫情的过程中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为了“刚需”。因此,在线教育的形式在疫情后可能会得到延续。
04
技术与个性化教育:“学生是最终的归宿和目的”
胡卫认为,现在所谓的线上教育只是“第一代”,包括录播、论坛等简单的资源传递;到了第二代,强调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互动”成为了关键核心;到第三代,在线教育将趋向于个性化和虚拟化,包括AI、VR等技术,提供更丰富的场景体验。
张翼同样认为,个性化是未来技术运用的必然走向。如果技术能够和教育进行深度结合,上课过程中的所有记录都可以被分析,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
“如果是4G或者以前的WiFi,很多时候是做不到的。很多机构和学校可能想去进行分析,但受限于流量,无法实时进行这个工作。”张翼表示,所以技术确实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他认为,无论未来在线教育发展成何种形态,它的目的一定是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强调高度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多样化。
在线学习的高效性,可以通过“因人而异”得到体现。在上课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因此,如何通过智能化的底层大数据、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以及知识图谱等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技术,分析学生行为、精准投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和教育,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在线教育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