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建城,八百年建都

一座北京城,藏了半部中国史

这个冬季

中音鼎石的老师同学们走出教室

漫步于故宫的红墙之下

穿行在街市的胡同之中

通过三次户外课堂活动

触摸这座古都的温暖脉动

解读中国的历史文化密码

01

第一课:探秘故宫,一起见前朝

东华门上一共有多少颗门钉?

午门的造型象征着什么?

太和殿前的铜像是什么动物?

“样式雷”又有哪些传奇的故事?

阳光和煦的冬日,户外课堂来到了故宫博物院,以建筑、历史、文物为主题,感受盛世皇朝的博大胸怀,捕捉宫廷生活的温婉气息,追溯百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历史沧桑……

我们希望将知识更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探秘文化宝藏,揭开故宫神秘的面纱。

02

第二课:胡同寻宝,灰墙灰瓦的前世今生

人们总说,“没有比胡同更北京的地方了”。

正气楼里囚禁着的文天祥,恭王府中显赫一时的和珅,八大胡同里艳压群芳的小凤仙胡同,让我们了解故事中的北京。

怀着这样的喜爱,我们的户外课堂开始了胡同寻宝活动,这也让孩子们“逛”出了名堂。

神秘人发布了一系列紧张刺激的任务,同学们化身大内密探分组行动,穿梭于胡同之间,争分夺秒地寻找任务线索,看古都风貌,开皇宫宝藏。

从门墩、砖花、瓦当这些最基本的胡同元素入手,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发现和学习,成为真正懂得老北京胡同的人。寻宝过后回到位于老胡同中的小院,院子中的黄琉璃瓦墙就是真正的清朝内皇城墙。在这个充满书香气息,保留完善的四合院中,让孩子们分享寻宝活动中的有趣经历和学到的知识,一同享受胡同里的美好时光。



03

第三课: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手作竹简工作坊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图书之一的简牍文书,与殷墟甲骨、敦煌遗书、明清大内档案一同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考古学界的四大发现,它的可靠性与其包含的丰富史料,使之成为20世纪乃至21世纪考古学与古文字学、历史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现代考古已证明,中国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了早期文字。据历史文献推测,战国至魏晋时代造纸术发明推广之前,书写汉字的主要材料应是竹简。

在对“简牍”、“隶书”进行初步了解后,同学们自己动手编制竹简,并在竹简上抄写了儒家经典——《大学》,使用古老的书写工具,思考我们的书写材料与传播媒介的革命性变迁所带来的重大历史意义。





人文知识,是日积月累,需要时间沉淀的。

中音鼎石户外课堂将人文知识,历史视野的培养放进文化大环境之中,让学生亲手触摸那些厚重的历史。

希望这些耳濡目染的熏陶,能逐渐转换为深沉的历史文化自信和放眼未来的广阔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