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新都、扬子新材上市未果后,北京华图宏阳教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图教育”)仍在寻找资本之路。

近日,山鼎设计股份有限公司(300492.SZ,以下简称“山鼎设计”)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股权转让事宜,确定了意向方为华图教育旗下的华图投资,预计本次协议所涉及的股权比例不超过30%,该事项可能涉及山鼎设计控制权变更。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华图教育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其早在2012年就已启动IPO,从冲击A股到挂牌新三板,再到转战港股,7年时间5次尝试上市,但计划依然折戟。而山鼎设计此前两度跨界重组,一次跨界电商行业,一次跨界健身领域,也均以失败告终。

华图教育主营业务为公务员考试培训,山鼎设计则主要从事建筑、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二者在业务上并无交集。因此,本次股权交易被业内解读为华图教育借壳山鼎设计上市的信号。

接受记者采访时,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华图教育在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具有相当分量,如今随着职业教育赛道的打通,近万亿元培训市场正蓄势待发,双方联姻将有助于华图教育间接拿下A股上市公司山鼎设计的控股权,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本和资源。

跨界重组

8月20日,山鼎设计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车璐和袁歆的通知,其正在筹划股权转让事宜,确定意向方为华图教育的全资子公司华图投资,预计本次协议所涉及的股权比例不超过30%,该事项可能涉及山鼎设计控制权变更。

上述公告亦显示,此前山鼎设计已停牌一周,停牌期间,双方进行了沟通,方案正在探讨中,但尚未达成一致。8月20日复牌后,山鼎设计以涨停开盘后高位震荡,收报27.25元/股,涨幅7.06%。

针对本次交易的最新进展,记者多次致电华图教育方面,并通过微博私信华图教育多位高管。其中,华图教育副总裁闫士红表示,公司尚无接受采访的安排,公司总部前台客服让记者留下联系方式,称会有相关负责人对接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回复。山鼎设计公关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关事项公司正在推进中,目前还没有定论,请以公告为准。

公开资料显示,华图教育主营业务为公务员考试培训,专注服务于大专及以上学历学生,是国内职业教育培训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山鼎设计主营业务是建筑设计,涵盖各类住宅、城市综合体以及公共建筑规划等设计类别,是西部地区主要的民营建筑设计企业之一,2015年在科创板上市。

从业务范围来看,华图教育与山鼎设计并无交集,本次股权交易被业内解读为华图教育借壳山鼎设计上市的信号。《证券时报》在一篇报道中分析称:“山鼎设计当前市值仅为22亿元,而华图教育估值则在百亿元以上,华图教育单纯财务投资山鼎设计的可能性并不大,不排除通过山鼎设计实现分步借壳的可能性。”

宋清辉认为,对于华图教育来说,其在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具有相当分量,如今随着职业教育赛道的打通,近万亿元培训市场正蓄势待发,如果未能有效参与市场竞争,未来便会失去市场份额,双方联姻将有助于华图教育间接拿下A股上市公司山鼎设计的控股权,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本和资源。

而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不管是上市方式还是上市地点,华图教育采取了多种尝试,但7年拉力赛至今未果,反而因曾登陆过新三板,因频繁的交易导致股权分散,影响到公司进一步的证券化发展。

对于山鼎设计来说,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已不再景气,而建筑设计行业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行业集中度较低,山鼎设计业绩有承压迹象,上市仅三年半,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筹划跨界的重大资产重组事宜,一次跨界电商行业,另一次跨界健身领域,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本次保留了大部分股权,依托华图教育的口碑和师资优势,涉足成长空间更为广阔的职业教育培训行业,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山鼎设计的盈利能力。

上市计划5次折戟

“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对于许多备战公务员考试的大学生来说,华图教育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而华图教育显然还有更大的野心:上市,走资本市场之路。

早在2012年10月,华图教育就已提交IPO辅导备案,但因监管层开展史上最严IPO财务大检查,证监会暂停IPO申报受理,其首次冲击资本市场的动作被叫停。

与A股失之交臂后,2014年9月,华图教育转战新三板获得成功,一跃成为新三板教育培训第一股。据了解,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补充,新三板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主要采用做市商、协议转让两种交易机制,而非连续竞价交易机制,交易不活跃、融资能力弱是新三板市场发展的两大难题。

宋清辉告诉记者,教育公司通过独立IPO上市难在政策方面,由于行业监管政策尚未明确,导致长久以来民办教育企业在A股独立IPO的通道始终未能打开。

此后,华图教育分别在2015年和2017年筹划借壳新都和扬子新材冲刺A股。然而,这两次借壳都在两三个月内宣告折戟,扬子新材方面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华图教育系新三板挂牌公司,股东人数众多,持股分散,沟通协调难度较大,股东未能就业绩补偿事宜达成一致。由于上述客观原因,致使本次交易无法继续进行。”

教育行业人士、拼图资本创始人王磊认为,A股独立IPO对于合规问题要求比较高,排队很难预估,许多公司是等不起的,但借壳上市并不意味着更容易,会面临投资人压力、股东权益分配等复杂问题。

事实上,股权问题早有端倪。记者了解到,2015~2016年间,华图教育分别定向增发738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和972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资金累计约8.8亿元,两次定增后,公司股权架构发生重大变化。华图教育2016年10月14日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当日股东人数为143人,截至2016年10月14日收市后,公司股东人数超过200人。

2017年9月,新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按照要求,民办培训机构分类为民办学校,公司在各地的培训中心需要逐步完善申请。华图教育在2017年5月宣布重启A股IPO的计划再次迎来变数。

尽管如此,华图教育冲刺资本市场的欲望仍然强烈。2018年初,华图教育在新三板摘牌,结束了作为一家新三板公司的历史,并将上市目的地转向港股,这也是新三板市场出现的首例摘牌转道港股市场的案例。然而时至今日,华图教育的港股上市动作仍无进展。至此7年时间,华图教育冲刺上市计划5次折戟。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教育类企业寻求上市的战略天生具有缺陷性,在国外,教育公司盈利的案例也十分少见,而在中国,教育的公益性属性与上市公司的营利性背道而驰。作为上市公司中的资产,教育公司如果不能盈利,企业不会被投资者认可;如果盈利,又与教育法律冲突。

“与其他行业相比,教育行业在收费上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这很容易产生问题,比如一些课程要求学员预付款,合同可能第二年到期,但这究竟是合同款还是应收款,在概念的界定上是模糊的。”在教育行业资深人士朱培元看来,许多教育公司采用的是粗犷式经营,这也会影响到公司的上市进程。

“政府对教育承担的责任有限,所以社会上产生了培训机构和培训活动,但最终掏钱的还是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可以采取简单复制的方式获利,但红黄蓝虐童风波过后,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培机构的监管力度,其盈利空间也会受到影响,培训并不适合作为长期的商业项目来运作。” 储朝晖指出,目前许多教育公司正在经历转型阵痛,过快膨胀和上市未必是好的选择,如果不顾市场需求,教育公司的盈利将无法持久。

政策、资本助力教育产业

在教育产业,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公教育”)与华图教育并称“公考双雄”,业内流传着一个说法:“有华图的地方,必有中公。”根据弗罗斯特沙利文报告,2017年,在国内公务员培训领域,华图教育占12.7%的份额,中公教育占20.9%的份额。而在资本推动下,2019年2月,中公教育借壳上市,二者的距离正逐渐拉大。

根据公司财报提供的数据,2016~2018年,中公教育营业收入分别为25.34亿元、40.70亿元和62.57元,净利润分别为3.30亿元、5.26亿元和11.22亿元。华图教育暂未披露近三年完整的财务审计数据,可以参考的是,2015~2016年,华图教育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80亿元和19.6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61亿元和3.14亿元。

课程设置差异或造就二者业绩悬殊。据记者了解,两者都以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为主,收入类型主要分为面授培训、线上培训,但华图教育2018年初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自2015年以来,公司线上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左右,其中2017年的线上收入不足1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中公教育的面授培训收入和线上培训收入较为均衡,2017年的线上培训收入已达到3.54亿元。

“华图教育和中公教育已竞争多年,以前双方的规模相差不大,之所以现在落后于中公教育,问题可能出在华图教育发展战略上,华图教育也在为此头疼。”朱培元向记者透露。他进一步指出,随着国家鼓励发展职业教育,以及民间资本驱动,教育产业正迎来蓝海市场,华图教育若这次能借壳山鼎设计上市,未来有可能扯平与中公教育的差距。

2019年以来,我国相继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随着政策落地,创新的职业教育产业业态将不断涌现。

对此,王磊坦言,政策因素对于教育产业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过去人们对于职业教育有一种偏见,现在政府开始重视这一问题,相继着手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校内和校内正在逐步打通。当前,职业教育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与互联网联系密切,在线教学和付费场景是“新宠”;二是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培养出的职教人才直接面向市场与社会。

宋清辉认为,教育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长周期的行业,特点十分突出,这非常考验上市公司是否能够有足够大的耐心在教育领域精耕细作。由于教育行业技术壁垒、资金壁垒等相对较低,因此吸引了大量企业及资本涌入,未来市场竞争格局或将会逐渐分化。

“教育行业入门门槛相对较低,许多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都有涉足教育板块的业务,而教育公司核心竞争力就是师资和营销,其中营销端是最容易见到成效的,未来三到五年,新职业教育产业将会产生区域性巨头公司。”朱培元认为,随着职业教育行业改革政策落地,产业升级刺激专业人才需求提升,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将会加码布局优质教育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