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位读者留言说,因为自己当年没能继续读书,后来吃了太多没文化的亏。
现在她终于奋斗了出来,就想要将最好的捧到孩子面前,想要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但她又担心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孩子失去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怕孩子因此厌恶学习。
她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圈养教育”会不会毁了孩子,是不是应该让孩子更加自在地玩耍。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名中学老师,闲聊时,她给我讲过她所任教的高中某一届的两个班。
那时,她在这所省重点高中的一个重点班级当班主任,她带的班级是29班,隔壁是30班。
这两个班级由这一届学生里成绩最优异的组成,未来清华北大的学生也大都会从这两个班级里面出,但这两个班级的氛围却截然不同。
朋友带的29班是属于那种非常传统和典型的优等班。
每天不用他过多的强调和监督,他们班的学生都总是在认真地学习,甚至课间都很少有走动休息的。
与29班对比非常鲜明的就是隔壁的30班了,每次一下课,30班门外都是闹哄哄的嬉笑与玩闹声。
仅看着这样的场面,让人很难想象这竟然是一个优等班。
学习不用操心,每次组织晚会时,朋友才会头疼。
因为朋友带的29班的学生,差不多个个都是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让他们出一个节目比登天还难。
而30班则是几乎人人都能进行表演,且异常踊跃,这有时让朋友十分嫉妒。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29班的学生大多都是出自农村,凭借着勤奋与刻苦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家长没有钱给他们上辅导班,更没有条件培养他们的兴趣,基本上属于在“放养”。
而30班的学生大多家境都十分不错,从小就有家庭教师的辅导,平时还会上一些兴趣班,很多都成长得十分优秀,各方面全面发展。
“圈养”与“放养”两种教育在这两个班级的身上对比得十分鲜明。
这种分班方式暂且不论合不合理,从最后高考的结果来看,两个班几乎没有差异。
“圈养式教育”,在百科的词条上的解释是:
不逾越理性规则,不超越发展规律,伴随着家长、学校对孩子勉励与教导而形成的一种科学的、严谨的教育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育,在现在更具象化地表现是家长为孩子安排很多,让他们上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以及其他多方面的特殊培养和教育。
朋友给我讲过30班里的一个非常出色的学生午阳。午阳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老师,他们家从小就十分注重对午阳的培养。
午阳在很小就有专门的家教老师负责辅导他们的学习,另外在他展现了对于计算机的兴趣后,家里又为他安排了编程的课程。
在这样的培养下,午阳在小学毕业的暑假就曾自己建立了一个网站,日均访问量过万。
初中时建立了自己的电子杂志,有自己的团队,一周更新一期。
高中时,他又为自己的学校搭建了社区网站,集校园传媒和校园活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得到学校的认可。
现在午阳正在读大学时,他已建立了自己的公司。
午阳就是“圈养式教育”下的孩子,他优秀并且自信。
“圈养式教育”下,孩子从小就拥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只要是孩子想要学的,伸手便可触及到。
在这样的方式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大多都能保持不错的学习成绩,并在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后,经过培养大都能形成自己的特长。
“放养式教育”兴起于二战时期。
1946年,著名的儿科专家斯波克博士出版了一本颠覆传统教育观念的书:《斯波克育儿经》,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20世纪人类思想进程的10本书”。
斯波克博士在书中明确提出了“放养式教育”的观念——父母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成长,更不要提前制定周密的教育计划。
在“放养式教育”下,家长不干涉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发展主要依靠自己的天性。
29班的一个孩子庄耀就是在这种“放养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
庄耀家在农村,家里不富裕,父母文化水平也低,因此对他的学习从来都是不去管也管不了的状态,一切都靠他自己。
但他从小就十分听话懂事,课堂上认真听讲,放学后不完成作业不出去玩。
即使从来没有参加过课外的辅导班,但他的成绩一直都在年纪的前列。
他也会偷偷羡慕那些可以有家教老师私下辅导的同学,但正是因为他知道不会有人来帮助他,所以他十分的刻苦且自律,并努力让自己不比那些同学弱。
“放养式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让孩子“野蛮生长”的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在我们那一代十分普遍。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父母无力管教孩子的教育,只能采取放养的方式,孩子会如何成长也只能“听天由命”。
“放养式教育”下,孩子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争取,因此他们更加具有拼搏的勇气和自律的精神,并且有一定的好胜心。
不论是29班还是30班,他们所在的班级就已经证明了他们的优秀,同时也证明了不论是“圈养式教育”还是“放养式教育”,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但不管采取哪种教育方式,父母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度,否则也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圈养式教育”下,孩子可以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条件,但也要注意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否则一味的“填鸭式教育”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而在“放养式教育”下,对孩子的自律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放养”只会成为纵容孩子贪于玩乐,不思进取的催化剂。
在教育的这条路上,家长就是孩子的指路明灯。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只要方向是正确的,结果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如果一定要从这两种教育方式里选出一种来,那就记住一句话吧:适合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具体哪种更适合你的家庭,就交给你来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