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在主题为“碰撞·演变”的GET2018教育科技大会上,Navitas大中华区、东亚和北亚区域总监Juliette Li发表了题为“全球科技教育生态系统”的演讲。她分享了对于全球教育科技公司发展状况的调研与分析,并对教育科技行业仍处于上升期的城市给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以下为Juliette Li演讲实录:

大家好,请允许我先简单介绍一下Navitas。Navitas是一个面向全球提供教育服务的B2B平台,我们每年为31个国家、超过120家机构的至少80000名学生提供服务。我们拥有九条大学产品线,也与38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同时经营八个独立的、针对学生的品牌。

过去几年中,很多科技元素对教育产生很大冲击。概括来说主要有五大要素,一是云技术,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存储方式。二是移动化,很多信息都通过移动APP来沟通。第三人工智能技术,AI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模式。第四是社交化,大家在社交中进行同伴学习。最后一个是大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做出更具个性化的教育产品。

虽然教育行业是被高度管制的行业,但伴随技术的冲击,我觉得未来会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这个行业中也会有很多机会。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在之前两年中做的一个调研项目,这个项目试图描述全球的教育科技生态版图。

这个调研项目选择了全球20个城市作为样本,并将硬核数据与本地访谈结合起来。我们从公司状况、融资状况、社区状况、支持状况、测试土壤等维度来衡量城市中教育科技环境的状况,我们将反映这一状况的指标称为城市教育科技指数。

全球40%的教育科技公司都位于我们选取的20个城市里,其中就包括北京、湾区和纽约。这三个城市各有特点:北京集中了中国国内大量的教育科技公司,这里的市场大、家长付费意愿强烈;湾区的教育科技公司以国际化作为一大特点,这里是全球创新的发源地,也有比较完善的社区支撑和学术环境;纽约是孵化教育科技公司的一个枢纽,纽约州和纽约市的政府支持、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的支持都很不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像班加罗尔这样处于上升期的城市。差不多全球16%的教育科技公司都在班加罗尔,它们的发展前景非常大,但遇到的瓶颈在于融资。不过,印度较大的人口红利、年轻的平均年龄、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教育行业发展来说都是很有利的条件,或许也会迎来井喷式发展。

先从公司状况来说,北京是当之无愧位居第一的。全世界10%的教育科技公司的总部都在北京,差不多有3000多个,像上海和纽约这样并列第二的城市有1000多个教育科技公司。在中国,教育科技公司的分布是高度集中的,北京和上海最受欢迎,已经发展到独角兽级别的公司也大多在这两个城市。

相对来说,教育科技公司在美国的分布是相对分散的。目前,湾区是教育科技公司相对集中的地方。从公司业务类型来说,北京的公司以K12领域的居多,波士顿的公司倾向于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内罗毕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很多是通过移动端来交付的。

从融资状况来说,全球差不多86%的融资事件都集中在中国和美国发生。在融资总额排名比较靠前的城市和地区包括北京、湾区、上海、纽约。从融资轮次来说,超过一半的融资发生在C轮以及之后,种子轮和C轮之后的融资额相对较少,加起来都不到10%。可以认为,投资人更喜欢投资商业业绩得到证明的公司。

从公司出路来说,首选的还是去美国上市,毕竟美国有全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过去几年里,约60%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是从中国过来的。

除了资金支持,来自社区和网络的支持也很重要,比如就像我们今天的大会这样,能让教育从业者有彼此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北京之外,伦敦、波士顿也是社区支持状况比较好的城市。

在政府支持方面,纽约是政府支持力度比较大的城市代表。新加坡也会在资金上给予教育科技创业公司很多支持。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对教育公司的政府扶持力度也很大。

最后,测试土壤是指城市是否能让公司去测试并迭代它的产品和服务。就国内来说,在北京之外,上海对教育方面的新想法也是很开放的。

对于教育科技指数仍处于上升期的城市来说,我们有五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尽量提高教育科技相关活动的密集度;第二,更多地连接资本;第三,努力培养能够引领整个教育科技生态系统的领袖;第四,争取来自政府和跨领域的支持;第五,让城市的教育体系能发挥出更大的测试土壤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