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气质,这跟平常我们在描述一个人“有气质”是不同的概念。

在心理学界将气质分为九大项度,分别是活动量、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情绪本质、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反应阈(敏感度)和反应强度。

什么是“气质”?以下针对气质九大项度简略的说明:

1. 活动量:顾名思义就是儿童的活动程度,活动量越大的孩子可能喜欢跑跳,较无安全意识;活动量低的孩子可能比较偏好静态的活动,相对较消极。

2. 规律性:指的是对生活常规和生理需求的规律性,规律性高的儿童可能在固定的时间睡觉和进食,家长在养育的过程中相对较轻松;规律性低的儿童可能会在不固定的时间感到饥饿或爱困,做事相对较无章法。


 
 

3. 趋避性:指的是儿童面对外界新事物会做的反应。趋避性高的儿童,面对陌生的人事物,比较倾向主动靠近和探索;趋避性低的儿童,则容易显得怕生和退缩。

4. 适应性:指的是儿童在趋避反应后,对于环境的适应程度。趋避性高、主动探索的孩子,未必其适应性高;害羞内向的孩子也未必适应性低。

 

5. 情绪本质:指的是儿童表露的情绪。常见的正向情绪有快乐、友善等;负向情绪指的是生气、难过等。

6. 注意力分散度:指的是儿童被外在刺激影响而停止或干扰正在进行活动的程度。注意力分散度越高的,越容易受到在外环境干扰而分心;注意力分散度低的,能较多专注于正在进行的活动,对外在的刺激较少响应。

7. 坚持度:指的是当儿童做一件事情却遇到困难或阻碍时,继续坚持努力的程度。坚持度高的儿童不容易放弃,会持续尝试,太高则容易固执、要求完美;坚持度低虽然不会与家长僵持太久,但在后续的学习上可能一感到挫折就放弃。

8. 反应阈(敏感度):指的是引起孩子反应所需的刺激量。反应阈低的儿童,表示仅需要一点刺激即可引起反应,这样的孩子较为敏感;反应阈高的儿童,像是俗称的神经大条,需要较强烈的刺激才能引起反应。

9. 反应强度:指的是儿童对内在或外在刺激所产生的激烈程度。反应强度高的,必较容易被家长察觉内在状态;反应强度低的,则不容易被注意,被忽略的可能性较高。

由于每一个孩子的气质如此不同,没有优劣之分,故无一套标准作法可适用在全部的孩子身上。即使有育儿经验的婆婆妈妈,所提供的方法也未必每一个都适合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家长试着了解孩子特有的气质后,给予适切的引导,并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陪伴孩子探索兴趣。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若在教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妨找当地有儿童发展中心的医院进行评估。即使评估结果显示孩子没有任何的发展问题,但透过这个过程,可以更多了解孩子的特质,学习更有效率的亲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