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0日是第二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2018年“北京国际科普方法研讨会”正式举行。会议以“共建交流平台,共育科学素养”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国际科普交流合作平台建设、科学方法培养等内容,分享和探讨了先进科学素养培育经验以及新形势下科学普及教育的创新方向与模式。
在这次会议中,辽宁卫视《奇幻科学城》作为科普教育的示范,引起了参会专家们的关注。小学阶段是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究欲望与持久兴趣的奠基阶段,但孩子很难像成年人那样去理解和表达脱离场景的抽象信息与概念。在科学传播中,孩子对情境的体验十分重要。《奇幻科学城》节目中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可以感知的,可以看到的,可以触摸的,甚至是可以吃的。《奇幻科学城》以“大教授对话小少年”作为核心理念,全年邀请超过60位科学专家,设计了超过500组的实验、游戏和互动。比如,用1000组小火箭同时发射让孩子见证酸碱中和反应,用巨型的纸鹤去给孩子讲解三浦折叠法和几何的概念,将“巨型恐龙”带到现场让孩子感知生命的演化。这种通过真实场景去感受和体验科学的方式,让汲取知识变得充满乐趣。
针对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程普遍存在专业科学教师少、课堂内容照本宣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够贴近等问题,《奇幻科学城》制片人徐立伟将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理念运用到科学教育中——“用孩子听得懂的话去讲他们不懂的事”,将看似高冷的科学名词、专业知识、实验原理用讲故事的方式“翻译”成为孩子可理解的语言和逻辑。
除电视节目以外,《奇幻科学城》还在线下先后开展了“美国科学交流活动”以及全国范围的20多场“博士进校园”线下科普活动。《奇幻科学城》力求用情境设置和可理解性输入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有效地交付给孩子们。据悉,今后《奇幻科学城》将寻求与更多院所机构合作,把眼光放在中国更广大的地区,为边远地区、农村地区孩子提供获得平等科学教育的机会。
《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06日第9版 版名:课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