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乡村教育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冈市学生规模不足200人的村小和教学点792个,教学班2495个,学生47482人,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数的8%。为有效解决乡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问题和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就业难题,黄冈师范学院聚力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本土化培养,有效服务黄冈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工作。

“三定培养”化解供需矛盾

本地定向招生。黄冈市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委培招生明确本土化原则,全部为户籍在黄冈市辖区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对象家庭子女优先录取,原则上占录取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十三五”期间,黄冈市计划每年定向培养300—500名全科教师。

全科定位培养。培养专业为小学教育专业——农村小学、教学点全科教师方向,明确“语数外通吃,体音美全扛”的全科素养目标。学制三年,定位为高中起点全日制专科层次。黄冈师范学院依据学生高考志愿和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从2017年录取情况看,文科录取180人,最高分469分,平均分387.8分;理科录取119人,最高分454分,平均分343.4分。

乡村定点就业。学生录取后须与生源所在县(市、区)政府、黄冈师范学院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明确定向就业乡镇及学校。学生毕业时,须参加生源所在县(市、区)农村学校专项招聘考试考核,考核合格后,由所在县(市、区)派遣到定向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限不低于5年。未按时毕业、未参加专项招聘考试考核以及考试考核不合格者自主择业。

“三个优化”凸显培养特色

优化配套支持政策。黄冈师范学院出台“1123”系列保障措施:小教全科教师专业学费标准按普通专科生学费标准下浮10%;学费总收入的10%作为全科教师专项奖助学金,并同等享受其他在校生奖励补助政策;日常教学经费倾斜20%;在严格标准的前提下,增加30%的组织发展指标。

优化教育实践安排。突出实践育人导向,激发学生奉献农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实行“1+1+0.5+0.5”的四段临床模式:大一“观摩临床”,促进师德和教师基本功认知;大二“见习临床”,促进师德养成和教师专业能力形成;大三上学期“临床实践”,促进师德和专业能力提升;大三下学期“临床反思”,促进师德和教师实践理性升华。

优化培养课程设计。突出全科特色,明确学生“八会”能力要求,即会英语、会电脑、会教书、会说话、会写字、会管理、会研究、会组织。科学设计课程标准:文化知识课程与普通师范专科学科知识打通,同时强调多学科性;艺术素养课程注重“零起点,基础性、宽口径”,单独编写特色教材。

“三方齐抓”强化工作保障

政府统筹规划。黄冈市坚持政府主导,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黄冈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委培方案》,以市政府名义报省政府同意后实施。同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部门协同推进。定向委培工作由黄冈市教育、人社、财政、编办、扶贫办、黄冈师范学院等部门共同参与。为提高方案针对性、实效性,市教育局会同人社、编办部门开展专门调研,市、县教育局及黄冈师范学院联合开展招生宣传。各县(市、区)制定需求计划,在学生毕业年份的年度中小学用编数内预留编制计划(当年招录人员编制计划在第3年预留),确保考试考核合格的毕业生有编制。

校地联合培养。黄冈师范学院、黄冈市教育局共同制定全科教师培养方案。黄冈师范学院每学年考核在校学生表现,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给县(市、区)教育局。学生顶岗实习由生源所在县(市、区)教育局及学院共同安排、管理。黄州城区中小学教学名师积极参与校外班主任工作,给学生作师德养成报告和教学法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