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由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它以语言运用为导向,将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基础、提高和熟练”三个阶段九个级别,在语言能力总表下,又细分了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8个方面,构建了多层级的指标体系,能力划分之细致,特征描述之全面,体现了科学性、专业性、权威性。

与部分国家已有的英语等级标准相比,我国新出台的英语能力量表在吸收世界同类科研成果经验的同时,级别设置进一步细化,特别是首次提出“口译”和“笔译”,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创,更加注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了中国特色。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出台正是顺应了新时代发展趋势,是我国英语教育的一次顶层设计,体现了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既不是课程大纲,也不是教学大纲,更不是考试大纲,它是纲领性文件。随着能力等级量表出台,一些后续工作预计很快会提上日程,如教学大纲、课程大纲、考试大纲、教材的编写等,都将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框架下展开。未来的英语教材背面也将会标注对应英语能力量表级别,为学习者提供更加明晰的指导。

针对“哑巴英语”等问题,量表以运用为导向,强调语言使用。采用“能做”描述,关注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引导语言学习者运用语言。量表对英语学习能力作出更为细致的划分,并对各等级的能力特征进行描述,如听力理解能力5级特征包括“在收听、观看一般性话题的广播影视节目时,能理解主要内容”,口头表达能力6级特征包括“能就社会热点问题或专业领域内熟悉的话题与他人展开讨论,对他人的发言、插话等作出恰当的反应和评论”等。

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体现了两个原则。第一,它是一种选拔性的参考标准,通过分级测定让不同能力的人脱颖而出,找到与自己能力匹配的专业方向和工作岗位;第二,它不会依据任何一个课程体系或教材体系,而是基于一个科学体系,即遵循语言学习本质而设计的,这些理论来自于实践,又反过来去指导实践。

过去,我们对英语能力的考核更多依靠成绩、分数来体现,而量表的出台,将英语能力用级别来呈现,并对不同级别的英语能力进行细致描述,对于英语学习者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性作用。这意味着,英语学习者既可以参考量表各个能力的要求培养英语综合能力,成为全能型选手;也可以各取所长,针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不同需求进行模块化学习,重点发展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特长。无论是全面发展还是单项突破,其最终目的都是改变过去为考试而学,真正回归到语言运用上。

与此同时,量表的发布也将改变各类外语考试并行、各自为政的局面,为各类外语考试提供科学的能力指标体系和准确的能力标尺,使考试设计更加全面、系统,使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为不同学习成果的沟通互认提供依据。有助于解决我国各项英语考试标准各异,英语教学与测试目标分离、学习目标不连贯等问题。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出台将加速与国内外考试对接互认的步伐。未来,结合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推出,与雅思、托福等国外考试实现对接互认将是大势所趋。伴随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越来越多中国优秀人才参与到国际竞争中,不难想象,今后将会有更多国家在英语考试命题中参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标准、“中国方案”。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出台,不仅要为英语能力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尺”,还将给国人的英语学习方式带来更大转变。要改变英语学习中“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现象,就要把英语教育从单纯的学校教育中解放出来,少些“应试味”,使之成为一种面向公众的社会化教育,从而带动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

(作者系英语教育研究者)

《中国教育报》2018年04月19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