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编程操作 郑嘉伟 摄
“编程教育绝不是在培养码农,而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流程,在呈现逻辑思维的过程中训练思维方式,并最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于晓雅博士说道。
21日,中小学编程教育创新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及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齐聚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共同观摩展览路第一小学提供的编程示范课,并在课程结束后探讨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在示范课上,小学5年级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使用“编程猫”工具,分别完成了让“蓝鹊”飞起来的动画制作与声控灯光系统编程,不少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课堂上动手操作的环节,回到家后还想继续玩编程。
贯季莹是参与示范课的两位老师之一,负责教授声控灯光系统编程,她在学生们完成基本声控系统编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声控系统的实际应用,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噪音指示灯系统编程,周围说话声正常时,绿灯亮起,而当声音过大时则转为红灯。
今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专门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北京市西城区教研员朱慧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务院印发通知要求在中小学课堂中加入编程,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需要学校选择合适的编程工具才能将这一要求变为现实。
据朱慧介绍,西城区的编程教育一直走在北京市前列,从1982年开设第一个计算机选修课到现在使用“编程猫”进行图形化编程语言教育,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程序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完)